谭中和:实现个人养老财富积累要解决“流量、积累、服务”三个问题

2022-12-23 14:37:55 和讯保险  吴静草

  2022年12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2》发布式——“账户养老金与财富积累”通过线上方式举行。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谭中和在论坛上表示, 要使每个人养老财富得到积累,这是我们共同富裕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有三个问题要解决:流量、积累、服务。流量问题是收入问题,积累问题是存量问题,把存量做大。服务问题是设计好的产品,还有法律法规政府的监管,以及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谭中和:实现个人养老财富积累要解决“流量、积累、服务”三个问题

  以下为谭中和发言实录:

  谢谢韩教授,谢谢郑教授的邀请。下面讨论的话题可以说接着朱老师的话题,我今天的话题是《建立养老金财富积累机制的几点思考》。

  二十大报告专门有一章是第九部分说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里面提到了三个方面的大内容: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就业,这三个其实是连在一起的。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我认为是第一次的表述,是说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个财富积累机制我认为也包括着养老财富的积累。我下面要讨论的养老财富不包括养老的以房养老的其他资产,主要是养老金方面。

  一、建立养老财富的积累机制非常必要也非常迫切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企业、居民各方面财富积累非常快,但是存在的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财富结构,比如居民财富中用于养老的不管跟国际比还是跟内部结构比是不合理的。还有一个问题是不同群体间的财富,包括养老财富差异是越来越大的。这里的养老财富主要是养老的资产和现金,这个资产主要是投资的方面。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比2012年增长了近8成。但实际上在增长过程中,低收入组、中间组、偏下组共40%的家庭6亿多人,年收入为1万多元,也就是人均每月接近1000元的水平。这是一个总的财富积累。

  再看养老金的情况,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缴费基础就是工资,城镇企业非私营的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从2012年4.6万提高到去年10万多块钱,年均增长9.6%,实际增长超过7%。私营企业人员工资从2012年2.8万增长到去年6.2万,年均增长9.1%,实际增长接近6.9%。各省和各地区的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从2016年到去年,年均增长6.5%。

  但是看我们的养老金,到去年底参加养老保险超过10亿多,只有结存6万多亿元资金,尤其是城乡居民的积累是比较少的。包括城镇职工的参保的一共4.8亿人,累计结存只有5万亿元养老金。

  今年上半年,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到2.76万亿元,但是覆盖的人数是非常少的。机关事业单位建立的职业年金规模大概是将近2万亿。这是总的我们所知道的资产情况。

  按照我们国家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可以看到,在号称三大支柱中,第一支柱资产占71%,这不仅是随着单位和个人承担着较高的费率,同时国家也承担着很大的责任。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占比不到30%,个人养老金刚刚一个多月,大概1000多万户进行了开户,具体的资金还没有看到有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的数据。当然,养老保险还有其他的比如面向特困人群的,也就是过去说“五保”家庭、低保、高龄津贴的。实际还有一个类似个人养老金的商业养老保险、特定养老储蓄,还有慈善互助等等,但是主要还是中间的这个支柱。所有加起来的养老资产财富也是不足的。

  清华大学老龄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退休也好、未退休也好,养老资产占比是比较低的。在养老资产中,基本的养老保险,不管在职还是退休占比都是很高的。

  二、养老金财富积累面临矛盾和困难

  为什么养老金财富积累没有积累起来?这对我们未来的人口老龄化是不利的。

  一是养老财富的积累机制不规范,我觉得不光是不规范,恐怕我们还缺少,特别是缺少增长机制。各类人员获得各种养老财富收入的机会不公平,企业年金这么多年只有少量的企业和少量的员工参加。税收调节方面也有问题,现在个人所得税实际演变成为工资税,我们现在收入是多元化的,除了劳动报酬外,还有其他的技术、数据、信息等等参与了分配,其他的就没有像劳动报酬工资这样纳入进来,所以导致养老特别是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在一个确定基数的仅仅看工资性的报酬,但是现在按照工资来衡量的话,拿工资的人都是处于中低收入者的水平。

  二是不同人群养老财富积累差距不断扩大。2020年我有项研究是在同一制度,城乡居民跟职工养老保险没有可比性,同一制度里养老待遇水平差距差距非常大的水平。还有很多低收入人群、特困人群、留守农民2亿多人一直在农村。还有很多人年龄偏大,改革开放之初打工的农民大概5000多万又回来。在我们公布的4.8亿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中,发现2/3的人,大概3亿多人月均收入低于8000元,为什么8000元?个人养老金制度如果是按3%税前扣除,个人养老金三大好处:税前优惠、税收递延、领取低税率,我们发现8000元以下正好是3%,5000-8000的水平。2/3以上的人,这还是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的,收入水平相对固定和较高的,他们对3%显然是没有感觉的,所以他只有在领取的时候收益年化达到3.5%以上才有感觉,而要经过若干年的时间。所以对于大部分瞄准的可能就是上边这个超过1万块钱以上的,而这部分是很少的。

  三、几点思考

  一是建立养老金财富积累首先要开源再开源,现在只有国有资本的收益划转养老金,我们还应该再扩一下,像国有资源比如林草湖海土等等把它的转让和增值的收入拿出一部分转入养老金积累。建立发行养老保险债权、发行养老保险彩票,尤其被征地后的农民,农民的问题仍然是社会保障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农民失去了土地之后,有一部分补偿,但是以后土地的增值,比如建工厂、建高铁再增值部分就没有他的事儿了,这恐怕是不合理的,要把一部分持续注入到他的社会保障资金里去。

  二是调节税收结构,将部分高税收产品直接划入到养老基金里。调整个税的项目和内容。也就是说我说的不能是把个人所得税演变为工资税。

  三是要考虑建立面向城乡居民和已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前面说过低收入者根本就无缘,也不感兴趣个人养老金制度,我们可不可以考虑像有些商业保险公司已经实行的万能账户有保底,比如3%,在这个基础上再有浮动的费率,有固定的费率。还有我们现在退休人员可能对这个也不感兴趣,因为他不存在税的问题。我们可以允许子女为法定赡养的父母购买投入这个产生,同时给予一定优惠。

  四是优化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比如现在机关事业单位的财政供款的职业年金,单位交的部分是计账,能不能改为实账,财政要掏钱的。否则只有他转移的时候再给他变实,这样可能会实际影响到养老保险的财富,改革养老保险缴费办法,发挥养老保险的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改变养老保险中实际上是收入越低的人承担了较高的费用,这叫累退现象。还有一条是在很多人失业过程中,失业金给交了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就断掉了,建议修改社保法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人员不单有失业金交医疗保险费,也用于交纳养老保险。

  五是出台政策允许企业列支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建立补充的养老保险。关于这点医疗保险也有,很多企业已经规定拿出比如工资总额不超过4%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为什么不可以在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基础上再有这么一笔。

  六是源头解决部分暂时经营困难企业缓交或者免交养老保险,以及职工的持续参保问题,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交费能力。

  七是探索符合新业态人员和低收入人群个人养老金制度,采取固定收益的办法来吸引他们。

  四、小结

  要使每个人养老财富得到积累,这是我们共同富裕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有三个问题要解决:流量、积累、服务。流量问题是收入问题,积累问题是存量问题,把存量做大。服务问题是设计好的产品,还有法律法规政府的监管,以及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吴静草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