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断崖式下跌:健康险能否再现昔日辉煌 ——我国健康险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023-05-24 19:30:31 保观 微信号 

自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健康险的定位以来,我国健康保险经历了高速增长,保费规模从2010年的677亿元增长至2022年8653亿元,最高增速接近70%,成为保险行业的重要增长引擎。

但是自2017年开始,我国健康险增速从高点跌落,虽然在2017-2019年曾有短暂回升,但是从2020年开始下跌趋势加深,至2022年健康险增速跌至2.4%的冰点。业界对于健康险发展的担忧日渐增长,健康险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还能否重回高速增长的时代?

图1:2010年以来产寿行业健康险增速和健康险总体增速(数据来源:银保监会)

1

我国健康保险发展现状

2006年《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为产寿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业务划定了边界——财产险公司经营短期健康险,寿险公司经营长期健康险,并且明确了健康险的四种类型: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2019年修订印发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在健康险体系中增加了医疗意外险,同时,医疗险在排序上超越疾病保险,跃升至第一位。

近年来,我国健康险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健康险占保险业务比重不断提升,保险深度持续加深。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提升,我国健康险占保险总保费的比例大幅提升,与健康险占GDP的比重趋势相同。2010-2022年,我国健康险占保险业务的比重从4.7%提升至18.43%,我国健康险深度从0.16%上升至0.72%。

图2:健康险占保险业务比重与保险深度变化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国家统计局)

——健康险增长引擎切换,以医疗险为主的短期健康险成为新引擎。在健康险增速整体下行的背景下,财险公司经营的短期健康险仍保持两位数增长,近三年平均增速为23.8%,而寿险公司经营的长期健康险业务增速下滑严重,近三年平均增速仅为4.5%,从增量保费占比上来看,健康险增长的引擎从长期健康险切换为短期健康险。

图3:健康险增量保费占比变化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

——健康险业务高度集中,失能收入和护理保险长期发展缓慢。近年来,重疾险、百万医疗、惠民保等险种迅速发展,2020年,仅重疾险占健康险总保费的比例就达到53.2%,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占健康险合计占比达到98%以上,失能收入保险和护理保险发展较为缓慢,两者合计占比仅为1%左右。

表4:健康险保费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罗兰贝格)

2

健康险“引擎”熄火背后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健康保险发展迎来较好的政策机遇期,2016-2020年,我国重疾险实现快速发展,总保费收入从1528亿元增长至4350亿元。

在快速增长的同时,重疾险市场也逐渐饱和。截至2021年10月,我国疾病险有效保单数量达到6.36亿件,覆盖人数3.91亿人,其中重疾险保单数量在2-3亿件之间。假设家庭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具有购买重疾险的动力和能力,重疾险潜在客户数量约为3.6亿人。至此,重疾险存量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进入增量市场的培育期。

重疾险失速的同时,医疗险却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2016年,自业内推出首款百万医疗险以来,其凭借高保额、低保费的特点,在互联网渠道的加持下快速增长。2020年以来,衔接基本医保、免健康告知、统一定价且保费低廉的城市惠民保迅速铺开,成为推动医疗险发展的第二引擎。在百万医疗和惠民保的带动下,医疗险规模从2016年的113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269亿元,增量保费达到2000亿元。

此外,新冠疫情也对重疾险和医疗险的此消彼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疫情影响下,居民出行频率大幅降低,主要依靠代理人面对面销售的重疾险拓客场景大幅减少,而依赖互联网渠道销售的医疗险产品则快速发展。同时,疫情还导致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支出更为保守,在面对保障功能相似、但价格和杠杆差异巨大的重疾险和医疗险时,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购买医疗保险。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险的快速扩张不仅对重疾险形成替代效应、挤占了重疾险的发展空间,而且导致健康险单均保费的快速下降,形成“医疗险增长越快、健康险增速越低”怪圈。

图5:互联网健康险保费结构

数据来源:保险行业协会

与重疾险增速下行同步的是代理人数量的大幅脱落,2015年原保监会取消代理人从业资格核准制后,保险代理人数量大幅增长,至2019年达到912万人。2020年,银保监会下发《2020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方案》,开始对代理人市场进行“清虚提质”,将未进行执业登记、存在违规销售行为的人员清理出代理人队伍,叠加疫情影响下代理人收入减少,保险代理人大幅脱落。代理人收入减少与重疾险增速下行互为因果,短期内互相影响并导致重疾险增速快速下降。

图6:保险代理人增速和重疾险保费增速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

市场饱和、疫情影响和代理人数量脱落构成了重疾险下行的三个关键要素。在增长引擎切换的同时,健康险单均保费大幅下降,总体增速也快速下行,实现“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的期望也越来越远。

3

后疫情时代健康险发展的趋势

自去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来,我国经济逐渐企稳回升,在居民收入增加、重疾险销售场景恢复、代理人队伍企稳等因素加持下,健康险增速有望触底回升。

此外,我国医疗资源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居民个人支出占医疗费用支出的比例仍然较高,随着互联网诊疗技术与健康险的加速融合,健康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个人医疗支出占比过高、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我国健康保险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预计将呈现以下几方面趋势:

——健康险高增长时代结束,长期保持平稳增长。健康险与居民收入水平、支出结构密切相关,在我国经济总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居民收入水平保持中速增长,加之当前重疾险对消费者的渗透已经趋于饱和,健康险难以再回到高增长时代,长期保持平稳增长。

——医疗险发挥作用提升,有望成为健康险主流险种。相比较于带有较强储蓄性质的重疾险,医疗保险杠杆高、价格低,而且可以衔接基本医保,渗透医疗服务上下游,推动实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此外,随着消费者对保险认识程度加深,将更加注重保险的保障属性,医疗险将更加契合消费者需求。

——在线诊疗技术逐渐成熟,健康险+健康管理服务成为发展趋势。长期以来,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三甲医院,保险公司话语权较弱,而在互联网诊疗技术渗透、医药制度改革等因素推动下,保险公司得以介入挂号、诊断、用药等环节,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同时,银保监会将健康险中服务内容占保费比例提升至20%,为保险公司整合医药资源、提供医疗服务提供了政策空间。

总结:得益于重疾险和医疗险的交替拉动,我国保险市场中健康险占比不断提升,保险渗透率持续加深。但受到重疾险渗透饱和、新冠疫情影响、代理人数量下滑等因素影响,健康险特别是重疾险业务出现断崖式下降,健康险增速快速下行。长期来看,健康险高增长时代结束,医疗险有望超越重疾险,成为健康险第一大险种,健康保险与医疗服务的融合成为健康险发展趋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