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股东的钱都去哪了?57家公司净资产大缩水,“现金奶牛”变身“吞金兽”

2024-03-07 09:31:28 慧保天下 微信号

2013-2016年,保险牌照是各行各业老板们最为看重的金融牌照之一,不少人将其视为“现金奶牛”,认为有了它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再以各种形式投向各个领域,尤其是房地产行业。

那是一个房地产行业仍在上行的时代,只要投资就能获得不俗收益,大多数保险公司之间比拼的就是规模和速度,论及商业模式,则是高举高打、人海战术、“巴菲特模式”……

粗放的经营理念下,保险业一度备受各行各业老板青睐,投入大量资金,行业资产规模也迅速膨胀。然而时过境迁,近年来,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资本市场亦跌跌不休,在资产端的空前压力下,保险公司开始走上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试图通过改善经营模式,降低负债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转型注定是痛苦的,不少老板们发现险企陷入盈利难困境,一些公司净资产甚至已经开始缩水……老板亏钱还只是一方面,由此而来的偿付能力压力、增资发债需求,来得更为直观。当“现金奶牛”变身“吞金兽”,曾经雄心勃勃的保险公司老板们内心注定五味杂陈。

可以看到,非上市险企2023年盈利表现不及预期。那么,险企的亏损是否已经完全体现在损益表上,是否还有浮亏被“隐藏”在净资产中?

据“慧保天下”统计,根据62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和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所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信泰人寿和横琴人寿未披露2023年净资产相关数据),2023年,非上市险企净资产总额为5595.64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6.54%(国寿财险等10家公司无2022年净资产数据,不进行对比)。尽管总数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多达57家险企净资产减少,净资产降幅超10%的险企有32家,其中,寿险公司20家,财险公司12家。

01

近半数非上市险企净资产规模下降,20家寿险公司净资产降幅超10%

具体来看,寿险公司净资产总规模为3464.92亿元,同比增长10.22%(只对比有2022年净资产数据的公司),财险公司净资产总规模为2130.72亿元,同比增长1.15%(只对比有2022年净资产数据的公司)。

共有11家非上市险企的净资产规模超百亿元,其中,净资产最高的公司是泰康人寿,达998.29亿元,排第2、3位的公司分别是国寿财险和工银安盛人寿,净资产规模分别为335.54亿元、201.95亿元,其余8家净资产超百亿元的险企依次为中华联合财险、建信人寿、鼎和财险、民生人寿、中信保诚、国民养老、农银人寿、中邮人寿。

与2022年相比(国寿财险等10家公司无2022年净资产数据,不进行对比),共有68家险企净资产实现了增长,57家险企净资产出现了下滑,其中,寿险险企中,29家增长,25家下降;财险险企中,39家增长,32家下降。

在净资产的变动幅度方面,增速最快的公司是华贵人寿,其2023年净资产同比增长411.68%,此外还有2家公司净资产规模增长超100%,依次是三峡人寿、国宝人寿,分别增长114.67%、108.75%。净资产规模增速靠前的公司以寿险公司为主,2023年净资产同比增速前10的公司中,有9家寿险公司,增速前20的公司中,有17家寿险公司。

虽然部分寿险公司净资产规模快速增长,但另有部分寿险公司却面临着净资产的急剧下降。净资产降幅最大的15家公司中,有12家是寿险公司,降幅最大的10家公司中,除燕赵财险、亚太财险净资产同比降低37.01%、29.4%外,其余8家险企都是寿险公司。其中,降幅最大的3家公司是国联人寿、和泰人寿、中邮人寿,分别同比减少71.15%、57%、47.75%。此外瑞华健康的净资产由正转负,包括上述公司在内,共有20家寿险公司净资产规模同比下降超10%。这些保险公司老板们的资产在缩水,这种不均衡的态势也凸显了寿险公司所面临的盈利压力。

02

多家险企净资产减值远超经营亏损,股东增资发债补血偿付能力

不同于代表当期盈利状况的净利润指标,净资产所代表的是险企股东所拥有的权益,因而净资产的变化,也可以从另一角度衡量保险公司的业绩。

以2023年净资产降幅靠前的国联人寿和华泰人寿为例:国联人寿的净利润由2022年的-1.39亿元降至2023年的-2.3亿元,减少了0.91亿元,其净资产却从2022年的5.39亿元降至2023年的1.56亿元,减少了3.83亿元。

同样,2023年,华泰人寿的亏损增加了6.77亿元,其净资产减值达到了8.81亿元。

此外,部分2023年盈利的险企,其净资产也背离下降,例如:恒安标准人寿2023年净利润为1.13亿元,但净资产却下降17.19%,减值7.31亿元;国任财险2023年净利润为2.25亿元,但净资产却下降7.97%,减值2.86亿元。

可见,除了净利润的下降,险企股东们的实际亏损可能更大。这是因为,部分险企可能会通过出售浮盈的投资资产,保留浮亏的投资资产,调节利润,进而让一些投资亏损不在利润表中体现,但这些损益最终会在净资产这一股东权益中反映出来。

2023年,受资本市场低迷影响,这一现象愈加明显,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保险业资金运用数据,截至2023年4季度末,人身险公司股票账面余额1.82万亿元,同比增长3.01%,证券投资基金账面余额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15%;财产险公司股票账面余额1265亿元,同比减少0.53%,基本持平,证券投资基金账面余额1786亿元,同比增长12.24%。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的权益类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资本市场不景气,自然导致险企,特别是寿险公司的净利润及净资产受到权益类投资的拖累,粗略计算,中国股市下跌1个百分点,人身险公司账面亏损额将增加约300亿元。

除了权益类资产的压力,市场利率的持续下行也令险企面临压力。750天国债平均收益率曲线是影响保险公司利润和内含价值的重要曲线,通过财政部公布的最新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可以看到,截至3月4日,2年期国债利率约为2.09%,较上年同期已经下跌37.85个BP。面对利率的不断下行,一方面,新收入的保费面临着严峻的资产配置压力;另一方面,大量资产到期,也面临着再配置的压力,低利率市场环境下,高收益率资产日渐匮乏,配置于债券所能带来的票息收益也在下降,而负债端成本的下降却较为缓慢,这些无疑都拖累了险企的盈利能力,不仅让险企净利润下降,净资产减值,由于收益率曲线下滑,保险公司需要按照评估标准计提更多的准备金,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此外,净资产的下降也给险企的偿付能力带来了挑战。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最低资本,净资产的下降导致险企实际资本的下降,因而会影响险企的偿付能力。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险企应同时符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不符合上述任意一项要求的,即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

为了维持偿付能力充足率,在险企无法累积利润实现内源性资本补充进而提高净资产的情况下,险企股东只得通过增资或发债等外源性资本补充来满足监管要求。据了解,2023年,共有24家险企获批增资381亿元,获批增资的公司数量及总金额、单一公司增资的额度均超过2022年。此外,发行永续债也成为了险企提高偿付能力的新渠道,据悉,2023年,保险永续债获批678亿元,实际发行额为358亿元。

但这些增资发债的操作无疑会给险企股东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特别是对于长期亏损的险企,股东不可能一直补血等待其扭亏为盈,因此,在低利率环境下,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成为险企当务之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刘思嘉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